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自然環境

一、地形、地勢:

瑞穗鄉因濱臨東部海岸山脈縱谷區,地形頗富變化。東部臨海岸山脈,西部臨中央山脈,平地較少,標高175至600公尺之間麻子漏溪,由北向南與西邊之紅葉溪匯集沖積成為中間地區之精華地帶,為主要之農業地區。另外境內包括舞鶴、奇美地區則屬於山坡地地形,盛產茶、水果等農產經濟作物。 本鄉基地之地形係由秀姑巒溪各支流匯集所形成的錐型山麓沖積扇地形,除江布南山東側山麓之地形較為起伏陡峭外,其餘大部分區域因為瑞穗鄉的主要農牧業生產地區,地勢極為平坦。

二、地質:

本案規劃範圍內地形平坦地區之地層為全新世沖積層,虎頭山腳及舞鶴山二地則屬大南澳片岩的玉里層紅葉段。 玉里層紅葉段係以黑色至灰黑色雲母片岩為主,夾有少數厚度在十公尺以下的灰黑色至灰色絹雲母-石英片岩、綠泥片岩、淡青灰色絹雲母-綠泥岩-石英片岩與角閃片岩,以及一個厚二十公尺的蛇紋岩凸鏡體。本案規劃範圍內雖然沒有斷層通過,但依據相關之地質資料得知,於基地附近有二條活動斷層存在,均為變質作用後之構造,由東向西分別為中央山脈活斷層及玉里活動層;其中與台九現省道平行的中央山脈活斷層距離本基地僅十餘公里,日後應嚴防其所可能造成的損害。

三、土壤:

本案規劃範圍內之土壤除西側山林地區屬崩積土外,其餘大半區域則為由礫石、砂及黏土組成之片岩沖積土,其土色呈灰或棕灰色,土層深度通常僅有15至30公分,土壤質地自壤土至砂質壤土,有一大部分為含石礫者。由於土層極淺又含有多量石礫,因此應加強該土壤之改良,不僅須增加土壤之深度,並去除過多的石礫,加強排水及改善土壤性質亦為形成為優良土壤的必要手段。

四、氣象:

依據本計畫所引用中央氣象局成功氣象站之歷年(2006年至2014年)統計平均資料顯示,瑞穗鄉由於有北迴歸線經過,四季氣候適中,雨季集中於五月至十月,且雨量充沛適合農業生產,故全 鄉農特產品豐盛。

(一)氣溫:

全年平均氣溫約在23.9℃左右,其中最低溫12.5℃ 發生在一月份,七月份最高溫曾達到34.4℃;由於成功氣象站鄰近海濱,而瑞穗地區因受到海岸山脈的阻隔,其全年氣溫應會略高於以上之數值。

(二)相對溼度:

年平均相對溼度約為 76.6% ,而全年中以十二月的相對溼度71.9%為最低,六月的相對溼度82.1%為最高。

(三)降雨:

平均降雨日數為 14.6天,平均降雨量約計為172.5毫米,大都集中於每年五月至十月間,其中以九月份的降雨量 358.6毫米為最多;由於該期間多雷雨及颱風,降雨量大,且降雨率頗強,因此常常造成災害。

氣溫、溼度、雨量一覽表

項目

溫度(℃)

雨量

相對溼度(%)

測站氣壓

降雨日數 >=0.1毫米

日照時數

月份

平均

最高

最低

(毫米)

平均

最小

(百帕)

(天)

(小時)

1

18.9

26.5

12.5

65.0

72.7

48.1

1015.3

15.4

64.3

2

20.2

27.8

14.2

84.0

76.0

51.7

1013.0

15.1

63.3

3

20.9

29.1

13.9

61.7

75.8

45.7

1012.0

16.3

66.7

4

22.8

30.7

16.6

82.1

78.1

47.3

1009.0

16.7

63.2

5

25.4

32.4

19.7

202.0

80.1

50.8

1005.3

17.8

107.9

6

27.3

33.3

22.4

221.1

82.1

59.0

1002.2

13.4

172.8

7

28.3

34.4

24.1

265.1

79.0

54.3

1002.0

9.7

237.4

8

28.1

34.0

23.8

258.0

79.6

54.1

1001.4

11.7

207.7

9

27.2

33.3

22.5

358.6

77.7

51.3

1004.2

15.2

154.2

10

25.5

32.1

20.1

215.0

72.6

47.2

1008.7

15.3

136.6

11

23.0

29.6

17.3

193.6

74.0

45.8

1012.1

14.0

87.1

12

19.7

27.4

13.3

64.3

71.9

46.7

1014.3

14.6

67.9

平均

23.9

30.9

18.4

172.5

76.6

50.2

1008.3

14.6

119.1

 

資料來源:中央氣象局/氣候統計/每日氣象(2006年至2014年),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Data/mD.htm。

(四)颱風:

台灣地區位於太平洋西部,夏季多有颱風來襲,東部地區為颱風登陸次數最多的地帶。依據中央氣象局的統計資料得知,在1899~1998年的十年期間,共有176次颱風登陸台灣,其中有120次掠過花東地區,約佔了百分之八十。

(五)地震:

東部區域因地質構造頗為複雜,地震常發生在斷層附近,發生頻率約佔台灣地區的52.7%,頻度大但少有破壞性強震發生。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集集大地震後,內政部營建署依最新強地動資料於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修正台灣地區建築技術規則耐震設計,依震區水平加速度係數將全省劃分為地震甲區及地震乙區,花蓮地區因屬於地震甲區,故於本案若配置有結構體設施,設計時其對應之加速度係數應採用0.33g 。

五、水文:

就區域性之集水區而言,本基地係位於秀姑巒溪之流域範圍,基地南緣緊鄰發源於虎頭山的紅葉溪,東側有富源溪,西、北兩富源溪支流蜿蜒流過;規劃範圍內供農業生產使用之灌溉水圳呈現縱橫阡陌景象。

六、動植物生態:

就區域性之集水區而言,本基地係位於秀姑巒溪之流域範圍,基地南緣緊鄰發源於虎頭山的紅葉溪,東側有富源溪,西、北兩富源溪支流蜿蜒流過;規劃範圍內供農業生產使用之灌溉水圳呈現縱橫阡陌景象。

(一)動物區內除一般農村鄉野地區常見的昆蟲類、兩棲類及爬蟲類等小型動物外,由於沿著溫泉路兩側設有多處的乳牛牧場,故『牛』可說是本基地主要的動物種類。

(二)植物可概分為山林雜木群落、人工植物群落、河岸植物群落及溫泉路行道樹等四類:

  1. 山林雜木群落:位於基地西北隅的虎頭山,係為在自然演替的過程所形成的雜木林植物相,喬木層以樟科、桑科植物等為代表,另有山黃麻、構樹、血桐、野桐、銀合歡等,灌木叢以柃木、山黃梔、馬櫻丹為代表,草木層則以含羞草、昭合草、紫花藿香、牽牛…等為主。
  2. 人工植物群落:由於本基地大部份區域為瑞穗鄉的主要農牧業生產區,除有佔地面積廣闊的牧草外,文旦、檳榔、鳳梨花…等農作蔬果亦隨處可見;而在瑞祥村社區的居家院落裡,則多為原住民聚落常見的植物,頗具民族風味之特色。
  3. 河岸植物群落:紅葉溪河床處多為五節芒、甜根子等禾本科植物及低矮的灌木叢。
  4. 溫泉路行道樹:溫泉路沿線兩側之行道樹幾經更迭後,目前主要樹種為葉形近似羊蹄甲,俗稱為「香港櫻花」的艷紫荊(Bauhinia blakeana),株距約為4公尺,其間夾雜有他種喬木植栽(台灣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