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歷史沿革

瑞穗鄉設治,始於清咸豐四年(民國前五十八年),沈葆禎治台時隸屬卑南廳,同治元年(民國前五十年)總兵吳光亮實施東政十改隸台東州,由徐賢修武員吳立貴,統率清兵五百人駐屯於水尾(現瑞美國小校址)墾荒屯田,因土地肥沃,聚居日眾,成為東台要津,至民國十四年東線鐵路開通,火車站設於水尾西方一公里半處,附近形成聚居之地,水尾自然分為兩個部落,指稱火車站附近為水尾,原來之水尾稱為舊水尾。

日據時代日本政府鑒於此地稻米結穗累累而以日本神社【豐葦原之瑞穗國】的字句將水尾改稱為瑞穗,民國二十六年實施自治,改為瑞穗庄,設庄役場於瑞穗,隸屬於花蓮港廳,直轄瑞穗(含水尾、舊水尾、打麻園山腳等部落),舞鶴(含掃叭頂、加納納、馬立雲等部落),鶴岡(含烏漏、屋拉力、青山等部落),奇美(原稱猴子山)白川、大和(含加禮灣、乾真巷、大農場、阿羅朗等部落)等地區。

台灣光復後依據政府施政方針,設瑞穗鄉全轄區以分村劃鄰將瑞穗劃分瑞穗、瑞美、瑞良、瑞西(祥)、瑞北、紅葉等六個村,白川劃分為富源、富民、鶴岡、奇美等三村計十六個村。民國三十五年花蓮縣新設立光復鄉及萬榮鄉行政區域重劃,將大和、大豐、大農三個村劃併光復鄉,另紅葉,馬遠二村劃併萬榮鄉。

溫泉部落位於本基地西隅處,瑞穗溫泉旁的瑞祥村聚落,距瑞穗火車站約五公里,屬於秀姑巒阿美族之溫泉部落(Osing)。早在日據時代以前,該部落原居住在現今的萬榮鄉紅葉村(舊名為高藥Koyo),因當時住在深山的太魯閣族(Taroku),經常利用深夜下山至 Koyo竊取農作物及獵人頭,依據老一輩族人的說法,他們所獵下人頭乃是用來祭祀他們的祖先,以求農作物(芋頭、小米…等)的豐收,後因日據時代政府要求太魯閣族人下山居住,若不從就要用武力驅趕下山,遂使得太魯閣族(Taroku)因此下山至 Koyo與阿美族人同一部落,由於阿美族人害怕太魯閣族有獵人頭的習慣,便紛紛逃離至各秀姑巒溪阿美族部落,有的族人則遷移至目前的瑞祥地區形成現在的溫泉部落(O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