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107年旮都法嗨KADUFAHAY熱情舞動 瑞穗鄉各部落歡慶豐收

瑞穗鄉有阿美族、撒奇萊雅族及布農族等原住民族,人數佔全鄉近40%,分布在瑞穗鄉各村共17個部落,二年一度由瑞穗鄉公所舉辦的聯合豐年季活動,在尊重部落主體性的原則下,由各部落頭目在事務組長會議裡,以共識決定聯合豐年季的時間與主題,以便避開各部落每年自行舉辦豐年祭或歲時祭儀的時間,在母親節的前夕5月12日於瑞穗國小操場舉行107年度瑞穗豐收季-旮都法嗨KADUFAHAY暨傳統技藝競賽活動。徐榛蔚立法委員、縱管處遊憩課長羅美玲、陳英妹議員、花蓮縣政府原民處陳建村處長、瑞穗農會黃盛皇總幹事、瑞穗鄉民代表會陳廖安主席及各代表、各村村長等,玉里鎮長龔文俊率領鎮內各部落頭目亦一同共襄盛舉。更有來自廣西貴港市的宗教文化交流團到訪,在陳進光鄉長力邀下參加活動。現場不間斷的歌舞表演、趣味競賽,整個會場熱鬧非凡,讓參與民眾情緒High翻天。 今年以旮都法嗨「慶豐收」為主題,由鶺櫓棧、牧魯棧、阿多瀾、拉加善及拉基禾幹等5部落的勇士以宏亮的聲音報訊息揭開活動的序幕,再由各部落傳統歌謠傳唱,將具有部落文化代表性的歌舞依序展演,其中以梧繞部落的伐木舞及迦納納的立柱儀式最受人注目。 傳統技藝競賽分為撒網、搗米、鋸木及負重接力等四項,每個競賽項目都與原住民傳統的生活及文化息息相關,來自各部落千餘名的原住民運動好手將同台競技。傳統技藝競賽「撒網」是傳承阿美族傳統八卦網,看誰網到最多的球決定勝負,而在「搗米」競賽,是考驗隊員間的默契,如何在3分鐘內將未剝殼的稻穀去殼,鋸木需要技巧及手勁等,各項競賽精彩可期。 鄉長陳進光表示瑞穗豐收季-旮都法嗨暨傳統技藝競賽活動,蘊含先人無垠的智慧和經驗,透過活動的進行,讓本鄉17個部落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吟唱祖先傳承下來的歌謠,迦納納部落的立柱儀式及梧橈部落的伐木舞,是本鄉寶貴的傳統文化資產之一,在時代的脈動下,為了保存傳統文化的資產,透過的影音的紀錄,讓歷史的聲音及影像得以傳承,是刻不容緩要努力的目標。大家用最歡樂的心情,共同來手牽手心連心,一起分享族人的智慧與才藝,找回部落的凝聚力與唇齒相依的情感,瑞穗有秀姑巒溪、馬蘭鉤溪、紅葉溪等蜿蜒迤邐,終年川流不息,象徵部落永續傳承,大家生活平安喜樂。